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行业聚焦  > 正文

车辆保养坑人、健身房“跑路”......今天3·15咱们擦亮眼

日期:2023-03-15 14:48:13 来源:北京晚报

医美纠纷因化名就诊案件难办,预付费买了健身课却被商家擅自更换私教,刚保养的车开出去没多远就冒了烟……作为一名消费者,希望这些乱象得到治理。

打疫苗遇乱加价

先做一堆不着边的检查

随着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适用人群“扩龄”,HPV疫苗预约难再度成为热点话题。记者调查发现,到公立医院接种九价HPV疫苗普遍需要排队等候,私立医院“加价”则成为常态。


【资料图】

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等待,家住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的王女士终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第1针九价疫苗。“听医生说,由于进口九价疫苗库存较少,接种进展就特别缓慢。”王女士介绍,身边3位闺蜜也都在各自社区预约了九价疫苗,目前排队时间都超过了一年。

不少接种者将目光转向私立医院,在这里“加价接种”是常态。公立医院九价疫苗单针价格为1298元,加上接种费,全程3针总价约4000元。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到了5家私立医院的预约平台后发现,这些医院号称九价疫苗不用等,却把价格拉高到了5000元至6500元左右,有的甚至捆绑体检等项目。前几天,张女士到丰台区马家堡街道一家私立医院接种了九价疫苗,购买凭证上显示3针共计5680元。“为了能及时接种,只能1针多花500多块钱。”张女士无奈地表示,这家私立医院价格已经算“实惠”了,有的医院九价疫苗直接飙到6000多元,还附加了一些不相关的检查项目。

医美纠纷频发生

面部整形矛盾占六成

顺义法院通报,该院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数量呈暴发趋势,同时因为患者化名就诊等原因,这类案件成为难办的“硬骨头”。2022年,顺义法院审理的医美消费纠纷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66.7%。大部分纠纷由面部整形类项目引发,双眼皮手术、隆鼻、瘦脸、丰唇等面部整形类占比66.7%,抽脂、丰胸等美体塑形类占比22.2%,激光、热玛吉等皮肤美容类占比11.1%。被告方主要是民营医疗美容诊所、美容中心。

很多求美者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,使用化名签订合同、进行诊疗,一旦发生纠纷,医疗美容机构往往以此为由,否认消费者的诉讼主体资格。很多医美消费者会多次诊疗、修复,容易造成诊疗行为复合,加大医疗美容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难度。一些民营机构经常出现消费者病历不完整、医疗产品无法溯源等情况,导致鉴定机构无法启动鉴定程序。

“如果消费者提供的病历、医疗支付凭证均不能反映个人真实信息,在此情况下,法院难以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进行认定,容易产生对消费者不利的法律后果。”法官建议消费者实名就医,且将诊疗费用直接支付至诊疗机构账户中,及时索取并保存好医疗费票据、就诊病历、诊断证明等证据。

车辆保养太坑人

刚开出去就冒烟儿

郑先生在某汽车门店进行车辆日常保养,包括更换机油、空气滤芯、空调滤芯等项目,总计消费656元。保养结束后,郑先生开车上了高速,行驶中车辆发动机舱突然冒起白烟,刹车抱死导致急停。幸亏郑先生驾驶经验丰富,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碰撞,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。

事后,车辆被拖车拖回店里。郑先生得知,由于发动机抱死导致机械发生严重故障,需要更换重要部件。由于双方对车辆损坏程度和维修事宜无法达成一致,郑先生诉至法院。

案件审理过程中,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车损进行鉴定。报告显示,车辆发动机因工作人员保养操作失误,机油滤清器接口垫封闭不严导致机油泄漏,造成发动机损伤,事故造成车辆贬值损失3万余元。

法院审理认为,被告公司具有完全过错,赔偿郑先生总计3.4万余元,并继续维修车辆至可以正常使用。

预付费陷阱仍在

不少健身房培训班“跑路”

朝阳法院宣判了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。该案被告向原告提供出国留学寄宿中介服务,承诺服务合同金额的70%代为支付给国外寄宿家庭,但实际上这部分费用仅占合同金额的46%。法院审理认定,被告存在欺诈误导消费者情形,判决退还原告多收取的寄宿费970美元,并三倍赔偿中介服务费总计为6240美元。据统计,2020年至2022年,朝阳法院共审结预付费服务合同纠纷2918件。其中,职业资格、大学学历等教育培训类合同占比74.5%,美容美发、健身、婚庆等服务合同也有涉及。某健身房擅自将消费者购买的健身课程分割为金额不等的多个合同、更改私教,法院判决解除服务合同、健身房退还私教课剩余预付款。

朝阳法院副院长齐晓丹介绍,涉预付式消费类服务合同案件中,教育培训行业和美容健身行业中预付费纠纷相对多发,原因主要是经营者履行合同失当。且许多案件被告不到庭应诉,在以判决方式审结的案件中,适用缺席审理的案件占77.1%,存在经营者“跑路”现象。

标签:

推荐